昨日清晨7:00,一辆浙江牌照的大巴车停在了德州市夏津县人民公园广场门口,从大巴车上下来的六十多名寻亲者下车之后就开始自发布置会场,他们自己印了传单和条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找到自己的儿女。本版文/图 记者 郑心茹 实习生 徐杰
商报德州消息 昨日上午9:00,由本报和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山东寻亲大会在德州夏津县人民公园广场举行。来自浙江的六十多位寻亲者千里迢迢来到山东,寻找失散多年的亲人,而除了夏津本地,还有很多山东其他地市的寻亲者看到寻亲会的消息一早赶到了夏津。
相比去年的首届寻亲见面会,这一年有更多人加入了寻亲队伍,昨日大会现场云集了数百人,有很多本地市民自愿结为志愿者,为前来寻亲者做填表登记,截止到昨日中午活动结束,共有200多人登记,其中大部分都是当年曾经从浙江被抱到山东的孩子,如今,他们已经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了。
在大会现场,浙江的寻亲团带来了他们亲手制作的竹椅,将这些礼物赠与山东的养父母们,感谢他们对孩子的养育之恩。山东的寻亲者也给远道而来的浙江父母送上他们亲手缝制的“爱心棉被”,“棉花是我们夏津的特产,送上这些棉被,就是想让浙江的父母感到温暖。”山东寻亲者的代表李燕说,她已经找了好多年自己的父母,在去年的寻亲会上,她找到一家与自己情况相似的人家,但最后DNA鉴定结果出来发现那不是她的亲人,但是她始终没有放弃,“再难我也要找,我不怨恨我的亲生父母,他们当初也有苦衷,同时我也想对山东的养父母们说,我们想找自己的亲生父母,只是想知道他们现在过得好不好,也想让他们见见我们,毕竟血浓于水。”最为感人的是,有很多山东的养父母也来到现场,他们要为自己的养子养女们找他们的亲生父母,希望在他们过世后孩子还能有另外一个家。
在这次寻亲大会上,成都市司法局与四川基因格司法鉴定所的工作人员也到场,他们为本次活动提供了DNA鉴定的司法援助,有很多寻亲者在现场抽了血,希望能通过这种科学途径找到自己的亲人。
“惊喜” 不断
亲人可能就在眼前
现场一张宣传单
让她找到了“姐姐”
昨日在大会现场,37岁的昝俊香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她盯着一张寻找妹妹的宣传单,并不停地对陪她一同前来的同伴说,“你看这个,说她妹妹胸前有一颗痣,我也有,出生年月也和我差不多,这会不会就是我啊。”昝俊香在现场四处打听挂这张宣传单的人,原来就是39岁的浙江寻亲者钱晓梅,钱晓梅说,她要找的是家里最小的那个妹妹,她是大姐。“因为母亲身体不好,小妹妹出生后没多久,就被山东一个40多岁的妇女抱走了,她眼睛大大的,胸前有一颗痣。”钱晓梅说,送走妹妹后,父母都很懊悔,母亲更是在妹妹被送走的第二年去世了,如今,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这个小女儿。
钱晓梅见到昝俊香后,一直仔细地打量她,“她的眼睛和我有些像,而且个子高高的,我母亲个子就比较高。”“我觉得胸前有痣这个特征还是比较少的,恰巧我也有。”随后,钱晓梅和昝俊香都在现场留下了血样,并互留了联系方式。
简直一个模样 但愿她们是母女
“你看她这眼睛、鼻子,还有嘴型,简直跟我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呀。”昨天,从浙江嵊州赶到夏津参加寻亲会的范香花老人从见到“女儿”石桂英那一刻起,拉着“女儿”的手再也没松开过。
今年初,60岁的范香花老人在当地报纸上看到了石桂英的寻亲启事,光凭照片,老人几乎就断定这是她当年送走的三女儿。随后,老人联系到了石桂英,1978年出生,在嵊州当地民政局门口被抱走,被抱走时3、4个月大,几乎所有的信息都能吻合,就差DNA鉴定了,在昨天的夏津寻亲会上,“母女”两人都抽血采样做了DNA对比,“结果一周后就能知道,不管鉴定结果怎样,我都当多了个女儿。”
36年过去了,朱家人的很多记忆都已经很模糊,然而当时女儿是被一件黑色灯芯绒外套包裹着送走的这件事在朱尧根老人的记忆中越发深刻。夏津寻亲现场,朱家人全家出动,父亲站在寻亲启事前等人询问,两位女儿来来回回寻找相似的面孔,母亲则拎包提水负责后勤工作。
一个家庭的
“黑色灯芯绒”记忆
一家想要男孩
送走襁褓中的女婴
被抱走的女儿是朱家最小的孩子,在此之前,朱家已经有4名女孩了。三女儿朱燕芳告诉记者,“母亲生到第五个女孩的时候,奶奶心里就着急了,再想要个孙子,我外婆也是一样想要个外甥,于是两人就合计着把我妹妹送走了。”
“我和妻子都是被抱养的,因此,虽然不同意老人家的做法,但我们都不敢反对。”朱尧根老人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阻止两位老人送走小女儿。“母亲临走时说,孩子是在民政局门口被抱走的,被一件黑色灯芯绒外套包着,外套里有一张用铅笔写着‘六月初三’的字条。”由于老人没透露太多信息就离开人世了,朱家人的寻女之路无异于大海捞针。
全家总动员
一定要把你找到
在昨天的夏津寻亲大会现场,朱家的寻亲队伍是最庞大的,别人都是一家来了一两个人,朱尧根却带着妻子和两个女儿一起找,别人发放小传单,他们全家却扯起了一条巨大横幅,朱家人希望这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为他们的寻亲之路带来更多希望。
“我不知道她在不在夏津,事实上,我们连她在不在山东都不能肯定。”朱尧根老人在现场没有发现可能的“目标”,不禁有些失望。但是这家人互相打气,女儿朱燕芳拍拍父亲的背,“这儿没有,我们再去下一个地方,直到把她找回来。”
寻亲非常难
但会一直走下去
记者在现场发现,像朱家这样有“黑色灯芯绒”记忆的家庭属于少数,更多的人对于当时的情况已经模糊,再加上抱养一方的父母不愿提供真实信息,许多寻亲子女对自己的家乡、生辰都拥有错误的记忆,这无异于为他们的寻亲之路增加了难度。但无论这条路走得多么艰难,这些寻亲者们都不会放弃。
|